这位企业家将非洲荒地变良田后,摩洛哥也想借鉴上海的垃圾分类了|我在一带一路创业
深邃的地中海、浩瀚的大西洋,墨绿色的海藻延绵不断,这是摩洛哥最常见的一景。
肆意生长的海藻却毫无用处,光是捞取上岸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摩洛哥人虽爱之,亦无可奈何之。
来自中国上海的企业家王朝友没有想到,第一次跟随中国战略方向的“一带一路”第七届技术转移峰会,在和摩方机构的交谈中,就促成了一桩变“海藻”为宝的大生意。
他将处理“厨余垃圾”的高端生物环保设备引入摩洛哥,这个设备能把海藻转化为有机肥,也将撒哈拉沙漠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代版沧海良田。
目前,摩洛哥3个大区已开建8个工厂,从中国运来的机器将日处理近500吨海藻。
就在上个月,这个沙漠之国对上海的垃圾分类亦发生了兴趣。在下一步的计划里,摩洛哥将与这家上海企业携手对城市垃圾进行末端处置,并可能参照上海样本实施源头垃圾分类。
“没想到上海的垃圾分类影响到千里之外的北非之国。”
海藻撬动一带一路商机
摩洛哥地处西北非,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从北部的丹吉尔到法国有4个小时的航程,相当于上海到连云港。
2018年,王朝友随“一带一路”中阿技术文化转移中心来这里寻找“一带一路”的机会。宾主双方探讨起智慧交通、医疗、农业、渔业等合作事项。
摩洛哥南部为撒哈拉沙漠,沙漠边缘是广袤的不毛之地,摩洛哥政府一直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改良这些荒地。
无意中聊起的这个话题,让王朝友想到了他背后的技术团队,他们研发的设备可以将湿垃圾或是植物纤维通过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如果摩洛哥能有这样一种植物,那就有可能实现肥沃土壤的目标。
会谈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我脑海里不由闪过海藻的身影,就是参观过程中那时不时就晃入眼帘的绿油油的海藻。”
“你们这里海藻产量大吗?”王朝友问。
对方点点头,“我们这里的海藻很多,隔两年就要打捞一次,要花不少的人力物力。”
“只要海藻是植物纤维,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生物发酵,4个小时内就能将它变成有机肥。”
听到这话,对方的眼睛亮了,一连问了3遍,“是真的吗?”
“这您不用怀疑,这套设备我们研发了5年,已经在国内投入使用。”王朝友说。
那位基金主席很快把实验室经理也叫了进来,对方也是一脸好奇。“为什么能把植物纤维变成有机肥?”“4个小时有点不可思议。”
王朝友耐心地把原理告诉他们,这场对话足足花了2个小时。老外很认真,第二天马上给他发邮件,想了解更多信息。
“我真没想到跟随国家的战略,成单是这么的快捷。”王朝友说。
回国之后,海藻试验计划立即启动,地中海的海藻样本被带到了上海,技术团队随即展开了科研,很快攻克让海藻转化生物肥发酵的难题。
这一研究成果送到国际检测机构GSG检测,完全达标。摩洛哥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这完全超过我们的期望。”
贫瘠土壤长出了庄稼,不可思议
就在上海这边紧锣密鼓实验的同时,摩洛哥那边也启动了“海藻变有机肥方案”提交国会的进程。
摩方非常重视这个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案,把有机肥的成分和要改良的土壤成分就行了成分分析,反复推论相应的数据,进了充分的论证。
海藻计划听上去简单,实则牵涉很多环节:海藻怎么抓取和运输?盐碱地土壤如何来改良?施入有机肥后有什么变化?检测结果是否达标?摩洛哥的能耗很紧张,水和电如何来供应?……这些都需要详细的计划书。
王朝友对自己的研发团队很有信心,“我们的设备密封性能好,降噪,除臭,垃圾处理水平都是国内一流,规格齐全,从处理100公斤到10吨级的都有,能满足各种场合的需要。”
海藻变废为宝的过程其实就是废弃物的有机化处理——将厨余垃圾粉碎后,先是干湿分离,接着油脂分离,然后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机肥;海藻的营养价值本身就很高,只要调整生物菌的种类和工艺,就能转化为相应的有机肥。目前,这台设备已在上海等地推广和运用。
不过,海藻转化成的有机肥能否有效改良摩洛哥的土壤?次年4月,王朝友再次飞摩洛哥,此行重点就是改良土壤的试验。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成果!”他自豪地拿出一张满眼绿油油的庄稼照片,只见土地上错落种植着玉葫芦、玉米等农作物,“你要知道,几个月前它还是一片贫瘠之地呢!”
此前的荒地
荒地上长出了庄稼
这块试验田离开市区70、80公里,海藻有机肥仅仅用了几个月就令荒地变良田,摩方很惊讶,大呼不可思议,“贫瘠土壤长出了庄稼,不可思议!”
随后,摩洛哥团队来到上海调研,参观生产基地,初步准备在摩洛哥3个城市建设8个大厂引进这些高端处置设备。
达尔贝达,阿拉伯语“白色房子”的意思。摩洛哥的工业有80%都集中在达尔贝达,可以说是摩洛哥经济的命脉。达尔贝达也叫“卡萨布兰卡”,正是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故事发生地,也是这次海藻计划设厂开建的城市之一。
“达尔贝达相当于上海。拉巴特,摩洛哥首都,相当于北京。马拉喀什相当于西安。这3个城市离海岸线近,8个厂就分布在这个城市。”王朝友说,8大厂中一个A类,7个B类,日处理可以达500吨。
摩洛哥开建的厂房
摩洛哥想借鉴上海的垃圾分类
历经一个多月的审议,摩方批准了方案,东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摩方该机构达成了20多亿的海藻有机肥合作项目。
在王朝友看来,订单能够顺利签订,除了双方努力,背后突显的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力。过去30年来,中国已逐渐超过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资助超过3000个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万家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这些都让摩洛哥对中国企业倍添一份信任感。
“中国人在这里很受尊重,我们在广场上走,当地人都主动跟我们用中文打招呼,‘你好,谢谢!’”王朝友说,拉巴特大区有位70多岁的老师,约好要谈项目,本来约定时间是5点,因为我们开会耽误到6点,这位步行6公里来的老人不急不恼,耐心等候,他说很珍惜和中国商人的面谈机会,只有中国才是真心帮助我们。
当地生活节奏相当慢,不少人可以悠闲在门口坐一个下午,一到周末,拉巴特街头的商家都挂出了“停止营业”的牌子。“我转了半天都没法买到东西。不过,我很羡慕他们的心态,当地人过得很潇洒,很容易满足,但依然能感受到他们想用科技改善生活的期待。”
今年7月,王朝友随中国企业代表团再度出访摩洛哥。这一路会议安排得很满,不是在开推介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中国来访团此次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当地政府也很重视。“当地电视新闻全程直播,我们天天穿西装系领带,因为我们也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一刻不可松懈。代表团走在街上还被人认出来,争着和我们拍照。”
联合实验室
王朝友(图左四)和拉巴特市长及其他几位副市长
此行成果颇丰,中国多家企业与摩洛哥相关机构围绕共建联合实验室、能源环保领域、光伏发电、农业、医疗健康、器材、信息化建设、电商交易平台等达成8项合作意向,其中就有海藻转化。
而这一次,更有一个意外收获。
参观途中,看到露天垃圾焚烧厂冒着滚滚浓烟,这一幕让王朝友惊呆了,在中国这可决不允许出现,不达标的焚烧将对土壤、空气、水都造成污染。
和摩洛哥能源部部长聊天的过程中,王朝文提起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如何把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干垃圾实施燃烧发电,湿垃圾降解为有机肥。
他还介绍了上海的环保经验。彼时,上海全城人民正如火如荼实行垃圾分类,成果斐然。
拉巴特大区的长官一聊起这个话题就非常兴趣。要知道,摩洛哥的能源大都靠进口,电价非常高。如果能够用干垃圾燃烧发电,这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上海的垃圾分类在对方心里生了根。很快,摩洛哥代表团来上海参观垃圾分类处置。王朝友和他们一起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的垃圾处置工艺和流程。
目前,摩洛哥的垃圾末端处理的选址方案初具。拉巴特周边3个城市产生的湿垃圾很多,一天产生约2500吨湿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就在这三个市当中,距离市中心50公里左右。
“这是拉巴特区长发我的邮件,就涉及具体的垃圾分类处置的细节。”王朝友给我看厚厚一堆材料,“我们做了个整体方案,我们的垃圾处理没有噪音、气味,污水也达到欧洲排放标准,末端一旦建成,就将影响摩洛哥的前端垃圾分类,国外市场前途无限。”